讓學習走向社會永續 全民共創健康、平權、共好的戶外教育
2014年,我們首次向全國學校及大眾提出戶外教育宣言,要「讓學習走出課室,讓孩子夢想起飛」;
2019年,我們認為戶外教育是體現108課綱「自主行動、互動溝通、社會參與」,最佳的教學實踐方式,進一步提出戶外教育宣言2.0,跨部會營造「人人可為師、處處可學習」的環境,讓學習走入真實世界;
2023年,立法院通過國民教育法之修訂,其中第37條重視豐富學生經驗及強化與真實情境連結,鼓勵學校應推動走出課室,提供學生探究、實作與體驗課程,讓戶外教育進入了新扉頁!
因應時代變遷與國際發展趨勢,在推動宣言1.0達成「戶外教育常態化」、宣言2.0達成「戶外教育普及化」之後,我們更要大步邁向「戶外教育常態化」,讓戶外教育實踐於親師生互動中,透過教學及親子活動,成為學生生活的一環。因此,在推動戶外教育10年後的今天
我們要籲請各政府機關、全國各級學校、非政府組織(NGO)及企業共同承諾:
- 「迎向戶外世界,探索內心興趣」:更關注學生的身心靈均衡發展,讓學生進入多元豐富的真實世界,驅動學習興趣,促進開展自我潛能;
- 「以學生為中心,共築平權環境」:以學生的受教權及學習自主權為基礎,讓學生自由探索和學習,進而跨越自我中心,尊重與關懷周遭的每一個人;
- 「培養團隊精神,共創永續世界」:培養學生合作與共好的行動力,在實踐全球人類共同福祉的目標下,共創美好及永續的社會。
為了達成戶外教育生活化,需要公私協力共同推動:
- 全國學校:了解戶外教育對學生的價值及效益,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與適性教學,依興趣、能力、情境、時機及需求,逐步深化教學,提供自主學習及探索世界之機會。
- 各政府機關:致力於促進各場域與學校合作,透過資源整合、跨域合作,打造優質的學習環境,並強化提升戶外場域服務,提供無障礙之使用空間,促進全民共同參與。
- 民間企業與公益團體:將長期關注的公共議題帶入學校,與各級學校合作發展戶外教育社會責任(OESG)行動方案,提供場域及學校實踐戶外教育之資源,推動學生認識產業或職涯探索,以利培養學生涵育公民責任。
全民參與戶外教育,共創健康、平權、共好的永續社會!
一、依據
112年8月14日「教育部戶外教育推動會第5屆第2次會議」,請國教署成立戶外教育3.0宣言研擬小組,撰擬戶外教育宣言3.0,納入戶外教育發展趨勢之重點內涵,並以行政院及跨部會合作共同發布宣言為方向規劃。
二、研擬重點
國教署成立「戶外教育3.0宣言研擬小組」,112年9月至11月透過6次會議討論,梳理推動成果,納入委員所提結合社區資源推動之課程型態、兒童權利公約等前瞻性教育價值,聚焦「健康、平權、共好」為戶外教育3.0宣言核心主軸。
三、前期諮詢情形
- 有關文稿內容,國教署業於112年11月28日行政整合及推廣行銷組第5屆第6次分組會議,以及11月29日課程發展及教學精進組第5屆第6次分組會議蒐集委員意見。
- 有關發布形式,國教署透過113年1月4日由林政務次長明裕主持,召開「戶外教育跨部會研商會議」,邀集部會、本部單位及民間團體共同研商,發布宣言涉及各部會合作推動事宜。
- 國教署基於前揭會議諮詢,修正及調整文稿,於113年1月22日「教育部戶外教育推動會第5屆第3次會議」報告,請國教署會後蒐集委員建議,並將發布時機結合2024戶外教育年會規劃。
四、近期辦理進度及規劃
國教署於113年2月至4月蒐整委員及教學實務推動者建議潤飾文稿,並規劃於113年10月4日下午「2024戶外教育年會」進行發布,邀請各相關部會、民間團體及地方政府與會,共同啟動宣言3.0,作為推動里程碑,展開10月4日至6日年會一系列活動包含:攝影展、博覽會、研討會、工作坊、體驗路線,業於113年6月20日召開籌備說明會議,邀請部會及地方政府等人員研商。